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社会生活实验室”长什么样?看完这所学校的教育剧场就明白了

2016-05-15 人民教育
民小编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戏剧是一门集众多艺术于一体,在所有艺术门类中表现手段最丰富,最能感化人、教育人的综合性艺术。

 

戏剧课程有独到的教育功能,而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教育剧场”是一门和以往的戏剧课程有所不同的新型课程。

 

在这里,“教育”并不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完善和有效的学习。


导语

教育剧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也不是某个单一学科所能承载的功能。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育剧场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让教室成为"社会的缩影",另一方面打破了教与学的传统方式,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与教师一起完成平等对话和思辨的教学过程,同时它还综合了多门学科的功能,把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统一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之中,从而回归了高中教育应有的价值——为学生面对真实世界的独立生活能力而准备。


何谓教育剧场‍


前不久,到香港考察高中课改时,听到这样一则故事颇有意蕴:一快餐店里来了一对母女在喝汽水。小女孩年约五岁,她突然用吸管把杯中的冰块穿了起来,围在脖颈处,然后对妈妈说:“看我的项链多漂亮!”妈妈拍了她一下,说:“看你,弄脏了衣服。”


这个例子让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有的是想象力。恐怕那小女孩以后再也不敢这样做了,因为得到来自母亲的讯息是“她错了”。


试想,如果我们将这个生活片段变成舞台上的一段戏演出来,作为观众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发源于英国的教育剧场,其初衷就是希望能通过戏剧的方法,让青少年都能“把冰块穿成一串串项链”。


有人会问:“我不会表演,也不懂编剧,更不懂导演,那该怎么办呢?”事实上,教育剧场 (THEARTE— IN— EDUCATION ,简 称 TIE)并不等于剧场教育(DRAMA EDUCATION)。剧场教育主要更接近于纯粹艺术技巧的培训,例如表演技巧、编剧知识、导演手法、剧务音效等, 而教育剧场则是一门寓教育于戏剧表现艺术之中的课程。


在这里,“教育”并不仅指知识的传授,而是指一个“掌握力量”和“发挥力量”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可以对自我、 他人以及社会环境有更敏锐的洞察和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清楚地掌握自己的内心节奏和内在力量,并充分地表现和发挥出来。


校本化实施过程


以语文教研组青年教师杨黎兰和徐萍领衔,汇集了英语、音乐、美术、政治等学科的“青年先锋队”,开始 了“市三TIE课程”的摸索。TIE课程面向2010年新入学的学生,高一全面铺开,创新实验班每周2课时,其余8个平行班为每周1课时。


杨黎兰们设计的第一阶段为“打开自己”。对于刚刚打完人生第一次中考战役的同学们来说, 要打开自己并不容易,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尚不熟悉。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指导教师何莹送来了不少戏剧小游戏。


第二阶段是“对白与定格”,既需要学生在团队中完成同一个合作主题,也要在最短时间的主题创作中表现最好状态的自己。


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戏剧知识,就可以进入到第三阶段“经典欣赏与改编”、第四阶段“基于现实生活思考的原创戏剧创作”,直至最高境界——论坛剧场。所有的话题来源从最初的语文教学中产生到逐步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


课程理念与特色


1. 体现学科的综合优势


“教育剧场”综合多学科的知识构成课程内容,如剧本创作与语文学科相关,舞台设备包括灯光、布景和烟幕效果等与物理和化学学科相关,表演技巧与艺术学科相关,所演出的内容主题可能又与社会学科相关。学生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达到要求。

 

2. 突出课程的教育功能


戏剧是载体,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剧场表演知识、戏剧创编的基本技巧等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受到教育,得到发展。以造型设计让每一个同学站到台上,培养自信;以定格设计反映学生生活,自我教育;以小品表演,反映社会,学会思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在编剧中激发创意。

3. 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教育剧场”课程开发过程的研究,分析创新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学校文化背景、教材开发、团队发展等条件,对创新课程开发的若干要素有比较深刻的案例分析。通过“教育剧场”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变化的研究,分析专设课程这类新课程对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所起的作用,着重研究评价机制,分析《教育剧场》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培养效果。

 

4. 着眼教师的团队发展


激发教师的发展潜力。“教育剧场”是全新课程、综合课程,对教师是挑战。以有效的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比如志同道合者自组团队,建立综合教研组等;探索团队培训的新方法,比如集体境外系列培训、校内师徒带教、科研室直接领导等。



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


1. 课程建设


“教育剧场”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快乐的舞台环境中,受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熏陶,激活思维、学会合作、提升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学生通过舞台表演,培养自信,形成健康人格;通过团队合作,共激创意,挖掘思维潜能;通过角色扮演,学会理解,获得情感体验。


2010 学年开始,在高一年级作为必修课开设;高二年级则以社团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兴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某方面的深入培养。戏剧社团每学期完成一部完整的大戏。


2. 教学内容


舞台表演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与熟悉剧场,主要包括“舞台空间的基本构”、“舞台表演的基本站位”、“如何在舞台上发声”、“舞台动作的表现力”、“灯光、音响、道具等技术手段的作用”、“幕后人员的任务与工作流程”等。


戏剧创编的基本技巧——熟悉并掌握创作戏剧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能用戏剧方式表达思想,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梳理人物关系”、“制造矛盾冲突形成戏剧张力”、“按逻辑推进戏剧情节”、“叙事性戏剧片段(实戏)”、“表现性戏剧片段(虚戏)”等。


戏剧欣赏的入门方法——指导学生在欣赏戏剧时关注以下几个元素,如 “矛盾冲突的合理性和普遍性”、“主题思想的深刻性和普遍性”、“以有限的舞台空间体现多重时空”、“富有诗意的动作设计”、“精辟的台词”等。


经典戏剧的欣赏品鉴——介绍近现代中外戏剧发展的历史,并让学生欣赏经典剧作。


教学形式


(1)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体、专注精神、营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走进剧场时迅速脱离其他事物的影响。常做的热身运动有:“煎饼与包子”、“情绪圆圈”、“音乐冥想”、“占领舞台空间”等。


(2)即兴创意表演


即兴创意表演是《教育剧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有效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课堂活动。在为期一年的课程里,结合课程设计理念和具体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即兴创意表演的具体形式也在发展,如:“身体雕塑”、“集体造型”、“走入画面中”、“大画面设计”、“诗意动作设计”等。


(3)小组排练和全班联排


排练活动是对全体参与人员合作性的锻炼。在正式排练开始之前,研究文本,分析情节、人物以及核心矛盾,并明确改编规则。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后,要求学生按小组确定表演内容并设计表演形式,明确分工,然后在教师的流动指导下开始分小组排练。


(4)采访及演后谈


演出结束后的现场采访及演后谈是“教育剧场”课程中,学生与教师、演员与观众之间思想碰撞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整个交流过程既是对被访者的考验,也是对访问者思维的检测,同时对在场的观众亦存在一个促进思考、加强沟通的过程。通过采访和演后谈, 在演出有限的时空内尚不能显示出的教育过程都被一一凸显出来。


‍案例:“这些孩子的创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借 “塑性”,展现自我


高一新生踏入全新的学习环境,些许忐忑与不安就会让同学们不自觉地隐藏起真实的自我。


因此,我们的教学就从帮助学生打开身心、认识自我开始。通过“拗造型”、“塑造集体造型”等热身铺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创造代表自己个性的意象、完成对自己的创意形象个性的文字描述,并为其设计动作。


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作品:


我是一个全身长刺的仙人掌。

没有人愿意用手碰触我,
也没有人注意到我内心的柔软。
他们说我坚强,
因为我没有玫瑰和百合的娇嫩,
在沙漠中依旧笑得灿烂。

但没有人赞美我的美丽,

有人发现我笑容背后的隐藏。


学生在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之后,思维是自由的,由于借助了某一个物象,她们道出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不安、迷茫。她们并不缺乏对人生的思考,在她们心灵深处渴望被关注、被认同、被理解。


2借“定格”,反映学生生活

以“考试”为主题,教师要求学生以 6—7 人的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并表现出五个围绕主题的定格。


不少作品都表现出学生在来自家庭的压力之下对考试产生的绝望之情,比如一个作品描绘了一个原本非常温馨的家庭,由于孩子考试的失利而发生巨变:父母的温情瞬间化为了埋怨、指责,宠爱孙女的爷爷奶奶流露出失望的神情——孩子承受不住这份压力想走极


它说明考试的压力有一部分来自于家庭,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牵动了一个家庭的神经。


3编演小品思考社


有主题、有情境、有角色、有冲突,不知不觉中,一个个剧的雏形已经出自各组学生之手。在接下来的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从定格走向小品、短剧,学生又创作出一批值得回味的好作品。


如“3·11”日本地震后,国内一度掀起“抢盐潮”。学生在接受了大量新闻信息后,在剧场中梳理自己的想法,并最终用短剧的方式呈现她们对“抢盐”想象的思考。该组安排了三个反角,为了说明可能造成抢盐现象的三个不同的原因:恐慌、盲从,甚至是企图发灾难财。


这个设计过程涉及了在表象背后分析本质原因,作品很有逻辑性,首尾呼应, 故事的发展中有因果关系与递进关系。


通过这些短剧的练习, 学生不仅能够发现现实问题, 还能够从历史中寻找对现实有意义的内容;不仅能够呈现故事,还能够反思、探讨历史,挖掘永恒的话题,从而引发更深层的叩问。


老师们说:“这些孩子的创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课堂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对我们是个严峻的挑战。”

                                        

    内容来源:《创新实验室里的时代脉动——高中创新实验室案例撷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育》2011年14期,《课程就是力量 市三女中教育剧场课程追踪》,作者沈祖芸。                

    微信编辑:马守兴  

【特色】听说上海市七宝中学变成了一个“创新生态实验室”,快随小编来瞧一瞧吧

【特色】太神奇了!带学生“玩音乐”居然可以打开思维创新的大门(上海向明中学有这么个实验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